科学智能 智绘未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来之后”AI4S第三届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主讲人: 时间:2024年11月29日 地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会议中心
我院执行院长田永鸿教授接受《知识分子》访谈,解读北大科学智能布局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上线『AI4S LAB』| 构建全球首个“一站式”数智化生命科学研究平台
我院田永鸿教授获IEEE计算机学会专题报道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批“科学智能”学位点授权
《细胞》发表活体化学新突破:陈鹏/王初合作实现剪切反应与机器学习融合驱动的蛋白质活体激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科学智能学院
科学智能 智绘未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来之后”AI4S第三届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一、论坛简介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AI for Science博士生论坛将于2025年9月24日(周三)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本届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AI for Materials、AI for Biology和AI for Robotics 3个分论坛。主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锦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谭文长教授和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院长助理周大权助理教授作报告。分论坛安排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北京大学、...
复试学生名单请见附件1《2026年度深圳研究生院科学智能学院推免复试名单》。一、 复试安排复试时间:2024年9月17日-18日 8:30起复试地点(北京):北京大学 理科1号楼 1105/1126/1131/1801二、资格审查及材料核验参加复试的考生,当天请准备好本人身份证、学生证、英语成绩证明原件以供查验,并于现场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提交的材料不齐或不实视为资格审查不通过,取消复试资格。三、复试细则1、复试形式:硕士考生:面试...
2025年科学智能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7月11日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中,共有20名营员获评优秀营员,具体名单如下。 (姓氏首字母排序)志愿ID姓名专业层次ZY202597305白亦璠科学智能硕士ZY202563689陈美璇科学智能硕士ZY202590997董博瑄科学智能硕士ZY202577449郭艺渊科学智能硕士ZY202587509黄梓艺科学智能硕士ZY202587166靳京科学智能硕士ZY202592301刘若飞科学智能硕士ZY202590498毛奕澄科学智能硕士ZY202575792彭莘尧科...
北京大学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校本部)已发布(点击查看)。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细则如下:一、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3、英语水平(符合其中任一项即可):1)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525分(含)以上;2)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50分(含)以上;3)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合...
近日,我院莫凡洋团队与东方理工大学张东晓团队合作,通过结合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首次明确揭示了薄层色谱(TLC)与柱色谱(CC)之间的量化关系。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知识发现技术、建立了可解释的公式,将专家经验(Chemist’s experience)转化为“人工智能经验”(AI experience),为色谱分离实验条件的确定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01.20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双双花落AI领域——前者突出“Science如何应用并改变AI”,后者强调“AI如何改变科学和人们的认知”,将AI for Science(AI4S)的研究热度推上新高潮,其在成为学界前沿趋势的同时正在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信息工程学院田永鸿、陈杰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AI for Science的发展,前期工作曾入围2022年度戈登贝尔特别奖,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团队在世界舞台上角逐这一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团队于众多世界级顶尖强队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展现出中国人工智能在计算集群和科研创新领域的全球顶尖水平。除此之外,团队先后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首届“祖冲之奖——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奖年度重大成果奖”以及国家数据局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等荣誉。1月17日,团队联合广州国家实验室周鹏研究员的AI4S研究新进展在《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发表,再次展现AI助力自然科学研究范式革新的巨大潜力。
2025.01.18电子圆二色光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作为一种关键的光谱技术,具有用量少、易测定等优点,在不对称催化、功能材料和药物发现等领域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探索手性分子空间绝对构型的有力工具。然而,圆二色光谱的理论计算往往复杂且耗时,成为化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时间瓶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用机器学习自动化预测分子光谱的技术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在分子光谱预测研究中,基于连续序列预测的自回归模型在一些任务中展现了出色的性能与发展潜力。然而圆二色谱特征信息稀疏,直接采用连续序列建模会学到很多无关噪声,造成模型过拟合,不具有泛化能力。
2025.01.04友情链接